星空(StarSkySports)体育·官方网站-星空领跑体育未来

TCL科技、奥拓电子、冠捷科技、雷曼光电、东山精密、闻泰等41企发布2024年财报-星空体育股份有限公司
行业资讯

TCL科技、奥拓电子、冠捷科技、雷曼光电、东山精密、闻泰等41企发布2024年财报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4-30 点击:

  

TCL科技、奥拓电子、冠捷科技、雷曼光电、东山精密、闻泰等41企发布2024年财报(图1)

  近日,奥拓电子、冠捷科技、TCL 科技、雷曼光电、东山精密、联创光电、南极光、卡莱特、智微智能、格科微、汉朔科技、魅视科技、德龙激光、新益昌、迈为股份、炬光科技、芯源微、精智达、正业科技、万业企业、微导纳米、博众精工、博杰股份、深科达、清越科技、宸展光电、经纬恒润、弘景光电、闻泰科技、丝路视觉、苏州科达、八亿时空、杉杉股份、翔腾新材、欧莱新材、晶瑞电材、艾森股份、格林达、阿石创、雅克科技、鹿山新材等40家LED显示屏、面板、大屏显示、车载显示、触控显示、显示模组、LED背光、显示装备与显示材料等显示相关A股上市企业陆续发布2024年财报。

  在所统计的41家企业中,营收超过100亿元的有5家,营收50亿元以上的共有9家,10亿元以上的共有23,与上年同期相比,营收下降的有17家,降幅最大的为58.91%,降幅超过10%的有7家,营收同比增加的有24家,最高增幅超60%,增幅超过20%的共有12家。

  从归母净利润看,2024年亏损的有14家,最大亏损达28.33亿元,实现盈利的共有27家,盈利最多的为15.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增加的仅15家,26家同比下降,整体盈利能力欠佳。营收和净利双增的有10家,双降的有13家。

  2024年度,深圳市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2亿元,同比增长9.78%;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3,853.01 万元。归母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滑较大,主要由于受宏观经济和行业因素影响,计提的信用及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大幅增加所致。 2024 年,公司加大影视、数字内容等领域开拓力度,国内市场实现营业收入 47,034.1 0 万元,同比增长37.64% 。

  影视行业作为奥拓电子近年来核心应用领域之一,主要深耕电影播放及虚拟拍摄两个方面,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且完整的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影视行业的市场开拓力度,实现营业收入约1.54 亿元,同比增长13.14%,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影视行业的优势地位。

  作为最早研究LED 电影屏技术的企业之一,公司始终保持对 LED 电影屏的研发投入和探索,积极推动我国乃至全球影院放映技术和设备的提质升级以及观影体验的变革。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累计交付了 36 块 LED 电影屏,项目落地超过全球 20 个城市,市占率名列前茅,另有更多项目正在加速落地中。

  报告期内,奥拓电子承接了 25 个 XR/VP 虚拟影棚项目, 截至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累计承接了 92 个 XR/VP 虚拟影棚项目, 并成功应用到多个国内外知名影视制作公司及世界 500 强企业,如 英伟达、 腾讯、微软、亚马逊、中影集团、日本东映及部分好莱坞影视制作公司等 。

  奥拓电子控股子公司创想数维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创意领域技术赋能者”,专注基于 LED 显示 的 XR 虚拟扩展现实一体化解决方案 ,为客户提供虚拟直播、 XR 技术服务及数字资产生成等技术服务。报告期内, 创想数维 实现营业收入1,582.27 万元,同比增长 36.14%。

  除传统数字内容业务外,创想数维于2024 年四季度正式成为抖音本地生活服务商,凭借 MetaBox 4KK 产品解决方案,为品牌提供全案一体化虚拟直播技术服务,助力行业升级。 采用 AIGC+XR 技术 ,为品牌打造专属虚拟直播间 及全流程一站式运营服务 ,让直播更新颖、多元。 截至目前,服务的品牌客户 包括 海尔、一点点、周大生、 星巴克、 遇见小面 、锦江酒店等,覆盖多个垂直领域,成功助力超过 50 个头部品牌创新营销。

  报告期内,创想数维自研“ Coruscant 星核渲染合成服务系统”和 AIGC 数字内容创作工具 ——“Vormir 源行生成式工具 ”正式上线,将专业级虚拟制片能力转化为轻量化、智能化的工业流程,形成从内容生成到实时合成的闭环解决方案, 推动数字内容生产向高效化、平民化方向发展。 目前, Coruscant 星核 已与 “Vormir 源行” 深度集成,支持一键导入 AI 生成的图片、视频及场景, 通过 AI 算法自动优化数字资产景深与透视关系,实现画面视效重构,提升直播沉浸感。针对小型化场景需求,系统创新融合智能功能集成、自动化部署及渲染方 案推荐技术,结合国内外用户使用习惯进行模型训练, 降低使用者的 操作门槛 ,为品牌高效精准赋能 。

  2024年度,冠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552.30 亿元,同比微涨1.16%;实现归母净利润 0.94 亿元,同比下降 66.31%;综合毛利率为 12.30%,较去年同期下降 0.82% 。

  公司深耕显示器行业,在全球显示器市场具有领先地位,以创新为驱动,以品质为基石,从显示器制造商到视讯解决方案提供商,以精湛的智能制造工艺和前沿的行业技术实力为依托,不断创新突破,引领行业发展趋势。同时,基于显示器业务在市场资源、技术研发与创新、业务拓展等多方面的深厚积累,公司电视业务亦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在全球多个新兴市场占据前位。作为全球第一大显示器及领先的液晶电视智能制造企业,公司产品享誉海内外,得到客户、消费者广泛认可;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技术储备,扎实的质量管理体系及优质的售后服务,在行业内形成了较强品 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显示器全球市占率连续二十一年保持第一。研发、生产和销售多种显示器,包括传统电脑显示器、电竞显示器和大屏商显等,同时服务终端消费者和商业客户,致力于打造全行业、全场景、全尺寸的视讯解决方案。旗下 AOC 品牌连续 15 年蝉联中国显示器市场销量冠军,全球电竞显示器销量六连冠。

  报告期内,商用市场回暖、电竞需求增长以及产品结构升级成为市场增长的三大拉力,全球显示器市场迎来小幅反弹,整体出货规模同比上升约 3.1% 。得益于自身丰富的客户结构、全球化业务布局以及双品牌战略稳健,在收缩中低端产品占比的策略下,公司显示器业务仍然取得优异成绩,销量同比上升 5.86% 至 3,928 万台;品牌业务表现稳定,内部产品结构升级速度优于市场,电竞显示器规模占比持续攀升;制造业务客户订单回流,体量遥遥领先;公司市占率再次提升至 30% 以上,以绝对优势稳居第一,继续强势领跑。显示器业务营收同比上升 5.69% 至人 民币 325.09 亿元。但整体市场仍呈现量增额减的态势,产品均价下沉,公司显示器产品毛利率同比下降 1.42% 至 11.51% 。

  报告期内,行业头部厂商竞先低价抢单,部分客户代工策略调整下调订单,公司电视业务销量同比下降4.28% 至1,061 万台。受市场竞争激化、成本驱动及政策推动所影响,电视整机产品价格持续下探,导致电视业务营收规模同比下降 4.32% 至人民币 186.24 亿元,毛利率同比下降 0.19% 至 11.73% 。尽管行业环境充满挑战,公司始终围绕既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持续推进降本增效、积极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新型显示技术 OLED 、 Mini LED 电视份额。

  报告期内,冠捷科技投入研发费用人民币 13.15 亿元。公司产品持续获得业界高度认可,报告期内有数款显示器、电视及耳机产品凭借其极佳的功能、时尚的设计和出色的影音效果荣获红点设计奖( Red Dot Design Award )、 iF 设计奖( iF Design Award )、欧洲影音协会奖 EISA Awards等国际工业设计大奖,如飞利浦旗下 B8000 显示器系列、 E7000 显示器、 OLED 959 电视、 OLED 909 电视、 PML9009MiniLED 电视、 GO 系列 A6219 太阳能耳机、 B6309 回音壁; AOC 旗下 27T4X 显示器; HexEdge31 电竞显示器 、 Le Carr é电子纸显示屏、 Seamless UX B.B. 双面屏电子纸智能商业终端系统、 GP TV 双面屏游戏电视等。

  同时并驾齐驱不断提升自有品牌业务影响力与渗透力,旗下“Philips ”、 AOC ”、 AGON ”和 Envision ”等品牌各具特色,侧重于不同的定位、产品组合以及地域,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组合,其中飞利浦为国际知名百年品牌,AOC 为“中 国驰名商标”。

  冠捷科技实现了从传统显示器制造商向视讯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通过积极整合硬件、软件与系统集成能力,不断拓展全屏商用应用领域,提供高度定制化的视讯解决方案。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和数据驱动决策,构建了从产品设计、系统集成到智能制造、运维管理的全链条生态体系,为全球客户提供更智能、更便捷、更高效的一站式产品与服务,实现了从供应链协同到市场推广的全方位整合,满足不同行业多元化、个性化的视讯需求。

  4月29日,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48 亿元,同比下降5.47%;归母净利润15.6 亿元,同比下降29.38%;扣非净利润2.98亿元,同比下降70.78%,经营现金流净额295 亿元,同比增长16.6%。

  TCL科技业绩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报告期内,显示行业供给侧格局继续优化,需求侧的大尺寸化和AI 应用开拓驱动面板需求及附加值增长,行业供需关系进一步改善,主流产品价格整体高于去年同期。通过积极优化商业策略和业务结构,公司半导体显示业务全年营收创下历史新高至1,043 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净利润62.3 亿元,较2023 年增长62.4 亿元。光伏行业产能集中释放导致主产业链产品价格持续下跌,TCL 中环的光伏业务受行业周期下行影响,且自身经营战略偏差、业务结构存在短板以及一些经营决策失误,经营业绩大幅下降,TCL 中环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84 亿元,影响TCL 科技归母净利润-29.4 亿元。随着行业自律推动竞争格局优化,产品价格已逐步企稳回升,TCL 中环积极转变经营理念、优化组织流程、推进业务变革、重塑核心能力,经营业绩已迎来季度环比改善。

  TCL科技2024 年研发投入88.7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4%。半导体显示业务完善前沿技术布局,加快MLED 的创新研发,推动印刷OLED 顺利实现量产,引领全球进入商业化阶段;在量子点显示领域的技术和材料专利申请数量达2,913 件,居全球第二。新能源光伏业务持续促进自主技术创新和Know-how 工艺积累,推动光伏材料向N 型及大尺寸升级,通过知识产权及专利商业化运作构建BC 合作生态,把握新技术迭代机遇。公司聚焦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融合创新,综合运用机器视觉与大模型等各类AI技术,重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职能运营等流程,系统性提升效率效益与综合竞争力。

  TCL科技半导体显示业务优化产能与产品结构,助力下游品牌客户在消费电子、汽车和家电等领域打造多款旗舰产品;报告期内,公司电视面板出货全球第二,显示器面板全球第二,LTPS 笔电及LTPS 平板全球第一,LTPS 车载出货面积全球第三,柔性OLED 手机面板全球第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新能源光伏业务单晶产能提升至190GW,光伏材料产品出货约125.8GW,同比增长10.5%,硅片市占率18.9%居行业第一。

  公司大尺寸业务充分发挥G11高世代线技术优势,提升超大尺寸、超高清和高刷新产品占比;中尺寸业务布局逐步完善,通过Oxide、LTPS 与A-Si 的全技术别协同和产品矩阵,市场份额快速跻身头部阵营;小尺寸业务聚焦OLED 高端化和战略客户定制化。公司新能源光伏业务依托晶体晶片规模化智造筑牢成本护城河,拓宽组件产品矩阵并焕新品牌,完善业务布局,携手战略客户共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生态。

  2024年度,深圳雷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3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海外业务表现良好,收入达9.74亿元,同比增长22.1%,成为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公司毛利率水平同比改善,其中公司整体综合毛利率为24.1%,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海外业务综合毛利率为26.5%,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

  雷曼光电国际显示业务营收达5.72亿元,同比增长39.2%。核心业务板块与区域市场实现双轮驱动,国际COB显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7.9%,国际创意显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8.9%,国际会议一体机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4.8%,东亚、西欧、东南亚及大洋洲等区域营收同比增幅超预期。

  雷曼光电国际照明业务实现营收4.02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欧洲区域营收同比激增327.6%。报告期内,照明全资子公司拓享科技持续加码营销与研发投入,通过亮相国际展会以提升海外品牌影响力。

  雷曼光电国内显示业务实现营收2.73亿元。虽然营收同比下滑,但公司通过严控差旅费用、优化销售团队,实现国内销售人效显著提升。公司以专用显示为基石,精准把握能源、交通、应急等领域结构性机遇,带动相关行业收入增长;同时紧跟间距微缩化趋势和环保减排要求,重点推广雷鸣系列节能冷屏产品,其中P1.0以下间距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300%,凸显小微间距节能产品的结构性增长潜力。

  2024年度,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7.70亿元,同比增长9.27%。公司2024年度实现净利润10.86亿元,同比下降44.74%。主要是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LED业务优化运营管理,对部分低效设备进行整合和优化,产生1.64亿资产处置损失,并对LED业务相关资产计提了5.95亿资产减值损失。剔除该部分因素的影响,2024年度净利润同比下降约5%左右。

  报告期内,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东山精密稳扎稳打,积极审慎,努力应对外部挑战。聚焦坚持消费电子和新能源“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电子电路业务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积极从新能源等新兴业务中寻找新的增长机会。着重聚焦自身能力的成长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保持在研产销方面的持续投入。2024年度,公司非公开发行工作稳步推进,体系治理和数据治理工作成效显著,环境、社会及治理工作表现出色。

  东山精密努力把握时代机遇,在新一轮科学技术加速迭代的大背景下,依托消费电子和新能源领域的深厚积累,加大对研发创新以及新产能新产品的投资力度,特别是面向未来的前瞻性的产品和技术,保证了公司营业收入的逆势上升。公司积极拥抱AI,强化数据治理,构建数字基础设施和系统集成,深度挖掘AI技术在智能制造和研发创新场景下的新型应用。同时,公司加强产学联盟,促进创新升级,携手科研院校积极布局创新技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通过持续地投入,夯实企业未来发展的根基。

  报告期内,东山精密新能源业务实现整体收入86.5亿元,同比增长36.98%,占公司营收比重达到23.52%。其中车载FPC、液冷板、电池壳体、车载显示等产品已在行业中建立起优势地位,获得客户们的广泛认可。目前新能源业务已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强劲引擎,与公司各业务板块在产品、客户、产能等方面形成较强协同效应,呈现了良好的韧性和竞争力,助力公司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东山精密LED显示器件业务实现收入7.68亿元,同比下降35.48%,占公司营收比重由去年的3.54%下降到2.09%,毛利-40.94%,同比下降14.27%,主要系行业整体需求不及预期,竞争加剧,销售额及产品单价进一步下降,产能利用率持续降低。虽然公司不断地进行降本增效,但单位产品的销售单价下降幅度大于单位成本下降幅度,使得24年的毛利进一步下降。

  报告期内,东山精密触控面板及液晶显示模组业务实现收入63.70亿元,同比增加31.02%,占公司营收比重由去年的14.45%增加到17.32%,毛利3.32%,同比增加1.55%

  2024年度,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放弃增收不增利的传统产品,向具有市场潜力和技术壁垒的新产品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夯实未来发展潜力。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总营收31.04亿元,同比下降4.17%,其中,主营业务收入30.51 亿元,同比下降4.2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1 亿元,同比下降27.86%。

  激光系列及传统LED 芯片产品板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0.79 亿元,同比下降56.00%,主要是激光器件业务在手订单的执行尚处于初期,相应的业绩尚未充分释放;以及传统LED 芯片产品销量下降所致。报告期内,激光业务在市场端,以泵浦源、激光器为基础支撑点,确保存量市场持续订货;以激光反制无人机整机装备为增量发力点,开拓海外市场,推动装备业务出海。在研发端,成功研制更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用户验证性能优异,通过新方案、新器件验证提升了研发能力,同时围绕国军标管理体系,强化“质量第一”理念,特种激光器件和反制无人机装备产品在行业知名度大幅提升。通过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双驱动,为2025 年深化海外布局、升级产品技术,实现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共振奠定了基础。

  智能控制系列产品板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76 亿元,同比下降5.16%,主要是市场整体需求不足,销量下降。报告期内,智能控制器业务在智能家电领域巩固头部地位,工业控制与汽车电子应用领域着重深化与大客户合作关系,军工配套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夯实。与此同时,通过供应链优化,推进原辅材料成本率同比下降,深化组织架构改革,推动人均效能提高,大力开展产线自动化改造升级,推动设备利用率提升及周转人力减少,显著提升了整体毛利率水平,为2025 年实现更优发展筑牢了基础,积蓄了发展动能。

  背光源及应用产品板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7 亿元,同比增长7.32%;报告期内,背光源板块持续优化产品结构,针对增收不增利的客户及传统手机背光源业务做减法,手机背光源业务收入占背光源产品总收入的比重由上年度的33.87%下降至本年度的4.17%,后续仍将进一步降低手机背光源业务,持续优化产品结构,重点聚焦平板、车载和工控背光源等发展趋势较好的产品,为公司持续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做出了有益尝试。报告期内,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结合手机背光源业务实质,对截止报告期末的手机背光源存货资产进行了检查和减值测试,本着谨慎性原则,对存在减值迹象的手机背光源存货资产计提了较大额度的存货减值准备。

  光电通信与智能装备线缆及金属材料产品该板块持续优化升级,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9 亿元,同比增长1.05%。该板块聚焦发展军工、5G 通信、工业装备、轨道交通、外贸等五大领域。

  2024年度,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4.5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50%;营业成本38,296.93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1.08%;期间费用发生额为7,142.27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3.83%;归母净利润为2,062.69万元。

  南极光从第三季度开始,整体业绩开始好转,季度环比逐步变好,改善趋势明显,总体业绩实现扭亏为盈。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为:(1)报告期内,公司优化业务结构及布局,主营产品背光显示模组逐渐向中尺寸类产品拓展,产品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品毛利率上升;(2)公司本期继续实施降本增效措施,加强成本管控,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运营管理效率,相关费用、各类资产减值准备等较上年同期下降;同时由于公司于2023年11月终止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本期无股权激励费用发生。

  产品业务发展方面,南极光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背光显示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游戏电竞、智能手机、车载显示器、医疗显示仪、工控设备显示器、家电显示器、其他消费电子显示器等各种显示领域。在消费电子显示器件方面,公司产品逐渐向中尺寸类显示产品拓展。

  技术研发方面,报告期内,南极光持续保持研发投入,坚持研发创新,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研发,紧贴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前瞻式研发,确保可持续的技术领先优势。公司不断加强对背光源结构设计、光学微结构设计、模具架构设计的研发,积极布局新技术的储备研发,继续保持在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的领先优势。全年发生研发费用2,632.68万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5.76%。

  卡莱特:营收6.43亿元,积极拓展成长曲线年度,随着 LED 显示屏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对超高清视频需求愈加强烈,行业内竞争加剧,卡莱特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加大对研、产、销的投入,增强视频处理算法能力,满足市场对显控系统更精密的需求,为全球客户打造更多前沿、卓越的视觉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3亿元,同比下降 36.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34.71万元,同比下降90.45%。

  卡莱特是一家以视频处理算法为核心、硬件设备为载体,为客户提供视频图像领域专业化显示控制产品的高科技公司。公司的创新、创造、创意主要围绕着视频图像显示控制技术的应用展开,以5G+8K作为创新、创造、创意的重点方向,研发出了LED显示控制系统、视频处理设备、云联网播放器三大类主要产品。

  报告期内,卡莱特的主要营业收入情况如下: 1、视频处理设备的收入为 28,061.93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 43.65%,视频处理设备的收入占比同比下降5.20% ;2、 LED 显示控制系统-接收卡收入为 23,843.23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37.09%,接收卡的收入占比同比增加1.48%;3、LED 显示控制系统-发送器的收入为3,104.98 万元,占比同比增加 1.92%。总体收入的下降主要由于LED市场需求较为疲软,竞争较为激烈,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公司对技术和人才高度重视,报告期内,对研发项目、研发人员的投入持续增加,总体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7.99%。公司以产品技术研发为核心任务,推出LED综合解决方案,覆盖了超大分辨率应用、会议系统、大屏播控、屏幕监控运维、高端接收以及MLED校正等多个关键领域,引入AI 思维,持续创新,不断优化产品与服务体系,加速拓展全球市场。

  报告期内,深圳市智微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34亿元,同比增长10.06%;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280.73%;2024年度股份支付费用0.35亿元,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0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51.2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0.93亿元。

  报告期内,智微智能坚持ODM+OBM双轮驱动策略,在行业终端及ICT领域提供以客户为导向的标准产品/方案、定制化服务,同时以“智微工业”品牌推出全系列工业产品家族,为客户提供自主品牌工控产品及方案。公司布局智算相关业务,强化公司“云网边端”的产品布局,于2024年初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腾云智算,致力于为客户提供AIGC高性能基础设施产品及服务,围绕AI算力规划与设计、设备交付、运维调优、算力调度管理、设备维保及置换等提供端到端的智算中心全流程综合服务。

  报告期内,智微智能不断加大技术创新与研发布局,积极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并取得了积极成果。抢先首发基于英特尔酷睿14代处理器的OPS-C模块、云终端、一体机及主板、GREEN AI 一体机、工业母板和基于英特尔全新酷睿Ultra的MiniPC等一系列产品,成为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优先使用全新英特尔酷睿14代和酷睿Ultra的产品方案供应商,加速新一代产品的应用迭代。

  智微智能围绕商显市场、多显高清、信息发布等需求,精心研发了数十款商显硬件方案,基于Rockchip和Intel平台开发的适用于商业显示、广告播放、信息发布等硬件设备,主要形态包括终端和主板,能够广泛应用于数字标牌、大屏拼接、自助售货机、POS、餐饮等多个领域。公司凭借卓越的产品策略,迅速响应市场变化,全面覆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在行业终端领域,智微智能推出了OPS独显系列产品S102G与S102GT,凭借强大的计算性能与卓越的图像处理能力,确保无缝的多媒体互动和流畅的内容呈现,充分满足教育、会议等场景的高标准需求。同时积极布局AIPC系列产品,涵盖笔电、MINIPC、台式机、一体机和绿色PC等多种形态,全面满足智能化办公、高效计算及绿色节能的需求。同步拓展国产化产品线,采用国产处理器与操作系统实现硬件级安全防护,完成全栈国产化适配。通过持续创新与产品迭代,为行业客户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解决方案,推动智能化应用普及发展。

  2024年,智微智能海外事业部聚焦商显终端与OPS产品的迭代升级与创新研发,同步拓展AI PC及工业两大全新板块,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强化全球市场竞争力。在核心业务领域,商显终端完成超薄化技术突破,推出新一代超薄数字标牌产品,实现最高8K显示技术,全面覆盖零售、教育、医疗等场景的数字化升级需求。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稳定的性能,公司的商显终端产品在海外市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海外商显终端出货量稳步增长。OPS作为支撑海外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在2024年产品线完成AI技术融合升级,基于最新芯片平台开发行为识别,语音追踪等功能,满足了教育、会议以及数字标牌市场客户对智能化、集成化设备的需求。

  2024年度,格科微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90%;实现归母净利润18,680.59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7.20%。实现扣非净利润7,065.66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54%。

  截至2024 年12 月31 日,公司总资产2,241,985.76 万元,同比增长10.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77,471.64 万元,同比减少1.33%。

  报告期内,格科微显示驱动芯片业务迅速发展,通过自主研发的无外部元器件设计、图像压缩算法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大大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已覆盖QQVGA 到FHD+的分辨率。公司主打手机、穿戴式、工控及家居产品中小尺寸显示屏的应用,报告期内,显示驱动芯片产品差异化能力进一步提升,不断扩展在智能家居、医疗、商业显示等多种智能场景下的应用。同时,LCD TDDI 产品已经获得国际知名手机品牌订单,销售占比明显提升,将不断提升TDDI 产品的竞争力。除了LCD显示驱动芯片之外,公司也持续关注AMOLED 显示行业的发展。公司已具备AMOLED 驱动芯片产品的相关技术储备,会很快推出AMOLED 显示驱动IC 产品。未来AMOLED 显示驱动IC 也将成为公司的重要增长点。

  CMOS 图像传感器业务方面,在汽车电子领域,格科微已开始布局车载前装芯片,完成了首颗车载前装图像传感器的研发与流片,预计25 年产品能够面向市场进行推广。公司持续关注AI 眼镜相关新兴市场发展,并积极推进相关技术研发进展与产品落地,预计应用于AI 眼镜领域的产品将在2025 年实现量产。

  2024 年,汉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持续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生产经营持续向好,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4.86亿元,同比增长18.84%,其中电子价签终端销量9,645.85 万片,实现营业收入41.13亿元,同比增长16.8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1,023.34 万元,同比增长4.81%;基本每股收益1.87 元/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3,154.45 万元,同比增长62.29%。

  持续开拓海外市场,推动公司业绩增长;2024 年汉朔科技努力拓展西班牙、葡萄牙、波兰、加拿大、东南亚等市场,设立西班牙子公司、马来西亚子公司,支持公司业绩增长;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增强公司发展动能;公司新系列价签Polaris 销售增长迅速,实现价签产品的迭代升级;围绕AI 的产品,包括:AI 智能购物车、AI 相机等,已经在客户侧达到运行状态;新产品的研发将不断增强公司发展动能;

  聚焦提质降本增效,提升公司精细化管理水平;公司持续深入实施降本增效工程,进一步夯实成本管理基础;同时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不断提升公司精细化管理水平。

  2024年,广东魅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1.97亿元,同比下降7.06%,净利润8001.01万元,同比下降8.15%。其中,境内实现收入18125.09万元,同比下降0.29%,境外实现收入1553.77万元,同比下降48.12%。2024年公司经营业绩下降是多重因素导致: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发生显著变化,行业竞争激烈,价格压力较大,国际环境复杂多变,贸易摩擦频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部分区域政治局势不稳定,开拓境外市场难度增加,境外收入有所下降。

  2024年,公司营业成本5108.86万元,毛利率74.04%。在生产成本方面,公司始终坚持严格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措施,力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增强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公司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同比分别下降18.88%和28.98%,主要原因为通过合理调配和优化人力资源,减少了人员冗余,从而降低了销售薪酬支出及按服务期摊销的股份支付已摊销完毕本期不再涉及所致。

  在整体经营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企业仍选择增加研发投入,这一决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2043.28万元,同比增长7.12%,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10%。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持续扩大,表明公司更加注重长期竞争力建设。结合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公司正加大力度研发新产品以寻求增长突破点;加大力度对现有产品升级更新以增强差异化竞争力;加大力度改进生产工艺以提升成本管控优势。这种逆周期研发投入虽然短期内会加重利润压力,但为公司未来发展储备了技术资本,是应对同质化竞争的根本之策。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规模为106,769.24万元,同比增长1.61%,资产负债率7.02%,资产结构良好,资产负债率较去年小幅下降0.41个百分点。本报告期公司加快推进募投项目建设,魅视科技研发中心及行政办公大厦竣工并投入使用,公司于2024年9月搬进新的办公场地,研发及办公环境、研发场地不足等问题得到了充分的改善。

  2024年度,苏州德龙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5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93%。公司前期在半导体、新能源方向成功开发了多项新产品,带动近年订单增长,报告期内产品陆续验收,推动本期营业收入增长。

  精密激光加工设备销售收入5.36 亿元,同比增长27.99%,占营业收入的74.90%。公司长期聚焦半导体、电子、新能源及面板显示等下游应用领域。2024 年度公司半导体相关激光加工设备实现销售收入2.70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0.12%,占设备收入的50.37%,报告期内公司及时调整销售策略,提升获单能力,积极推进验收工作,增量主要来自于公司较早布局先进封装环节的激光加工设备,新产品抢占市场并在2024 年批量通过验收;电子领域激光加工设备实现销售收入1.39 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2.32%,验收不及预期,但公司面向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推出的玻璃、陶瓷、FPC 等激光加工设备及自动化解决方案,报告期内订单增速明显,有望带动该板块后续增长;新能源领域实现销售收入0.74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35%,收入主要来自锂电及光伏方向,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公司通过不断推出行业全新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降本增效,新产品已陆续进入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业务体量。面板显示激光加工设备实现销售收入0.52 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3.41%,主要是公司战略调整,在柔性OLED、LCD 显示等领域收缩战线,将资源更多侧重于半导体、Micro LED 新型显示等方向。

  激光器业务,除搭载于公司激光加工设备上的自用激光器之外,激光器对外销售2024 年度实现收入3,880.65 万元,同比下降20.00%,占营业收入的5.43%,报告期内,受激光器市场持续激烈的竞争影响,激光器销售不及预期。

  2024 年度公司上市后首年出现亏损,归母净利润-3,450 万元,扣非净利润-5,150 万元,主要原因是:1、报告期内,公司保持高研发投入与新品开发力度,强化市场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推动产品及技术创新,研发及相关费用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2、受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有关资产进行预期信用损失评估,同时对可能出现减值迹象的相关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2024 年度,对长期股权投资、各类应收款项、存货等资产计提减值损失金额较上年增加;3、母公司冲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净额影响利润为-2,447.49 万元。

  2024年度,深圳新益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22%;归母净利润4,045.80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2.91%;扣非净利润3,068.27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6.03%。

  2024 年,面对多重外部挑战,公司董事会主动实施产业升级战略,通过前瞻性收缩传统LED产能规模,聚焦发展新型显示和半导体技术。尽管短期营收受到影响,但核心业务基本盘保持稳健,行业地位和市场占有率仍维持原有较高水平,竞争优势未发生实质性弱化。

  公司一直聚焦于智能制造装备产品的技术研发,保持核心竞争力的自我迭代,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及持续技术创新能力,优化可持续发展内核。报告期内,公司紧跟市场需求,在半导体、Mini/Micro LED 等领域智能制造装备新产品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共计研发投入9,761.92 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13%,为产品的未来市场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度,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8.3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590.6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1%;公司营业成本706,679.13万元,同比增长18.36%,仍由直接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构成,其中直接材料成本占公司营业成本的84.83%。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55,079.46万元,较上年期末增长6.06%。

  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增速放缓,主要原因是:2024年度,在光伏技术路径迭代的背景下,光伏市场多技术路径并行,各大光伏厂商不断尝试开发包含HJT、Topcon、BC、钙钛矿在内的多种技术路径,公司在传统丝网印刷设备的基础上布局的HJT整线设备在本报告期内给公司带来了新的业绩增长点,因此,本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速。但受行业整体影响,部分下游客户经营困难,公司部分订单执行放缓或停滞,公司遵循谨慎性原则审慎的计提了大额资产减值准备,以便更准确的反映资产实际价值和订单执行的风险,因此公司净利润增速有所放缓。

  2024年度,公司研发支出95,114.25万元,同比增长24.62%;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9.68%,同比增长0.24%。报告期内,公司在巩固光伏设备领域技术优势的同时,通过提升研发投入强度与高端人才矩阵构建的双向赋能,继续推进半导体及显示设备战略集群建设。在研发投入方面,半导体及显示装备领域的研发投入规模占公司研发总支出的比例超过40%,凸显公司对上述两个高端装备领域的高度重视与资源倾斜。这不仅加强了公司整体研发投入强度,更确保新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创新。

  报告期内,半导体及显示行业实现营收6707.51万元,同比增加88.41%。公司自主研发并且率先实现了OLED G6 Half激光切割设备、OLED弯折激光切割设备;针对Mini LED自主研发了晶圆隐切、裂片、刺晶巨转、激光键合等全套设备;针对Micro LED自主研发了晶圆键合、激光剥离、激光巨转、激光键合、激光修复、激光切割及D2D键合、混合键合等全套设备。

  报告期内,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0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61,747.54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49%;实现归母净利润-17,490.95 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93.17%;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294,430.79 万元,较期初增长11.9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211,194.56 万元,较期初下降12.42%。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按照上游、中游业务划分,上游收入44,135.51 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了1.26%;中游收入17,612.05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6.12%。上游业务是公司成长的基石,给公司2024 年主营业务收入的贡献比例约为71%,是目前收入的主要贡献者,中游业务虽然目前给主营业务收入贡献比例较少,约29%,但是增速更快。尽管2024 年宏观经济的复苏不及预期,但公司积极应对不利影响,先后完成了瑞士炬光的并购和Heptagon 资产的收购,真正做到了立足当下,布局未来。

  上游用于“产生光子”的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和原材料2024 年实现销售收入14,999.89 万元,同比下降34.42%。报告期内,光纤激光器市场竞争持续加剧,预制金锡氮化铝衬底材料销售单价较去年同期出现较大降幅,公司由于价格压力,在面临亏损的情况下降低了出货量,同时随着光纤激光器泵浦源芯片功率不断升高,新一代预制金锡薄膜氮化铝衬底材料还在导入过程中,由于上述两因素,预制金锡氮化铝衬底材料出货数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截至年底,新一代预制金锡氮化铝衬底材料通过了部分客户的初步验证,预计2025 年发货额有望获得改善。

  上游用于“调控光子”的激光光学元器件,2024 年实现收入28,730.84 万元,同比增长38.71%。增长的来源主要是并购瑞士炬光带来的增量销售收入。2024 年公司加快光通信市场的布局,在巩固与国际客户合作的同时,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并与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2024 年,公司成功拓展10 余家新客户,并在多个既有老客户处获得新项目,涉及30 余款产品。目前,相关产品进展顺利,部分处于付费样品验证阶段,部分已实现批量供货,另有部分产品已经获得2025 年供应中标,为2025 年该业务领域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汽车应用中游模组2024 年实现收入7,743.90 万元,同比增长66.63%。该增长主要得益于并购瑞士炬光后公司新进入的汽车投影照明领域带来的增量收入贡献。在此应用领域2024 年第二季度公司获得了欧洲某汽车行业客户项目定点,终端车厂隶属欧洲知名汽车集团;2025 年4 月公司获得某欧洲知名汽车Tier1 客户两个用于车载投影照明的微透镜阵列(MLA)项目的正式定点函。

  泛半导体制程应用中游模块与系统2024 年实现收入6,889.81 万元,同比增长10.19%。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半导体晶圆退火业务延续了2023 年下半年的增长趋势。全新开发的碳化硅激光退火模块实现首套发货并验收,有望开拓新的市场应用。新型显示激光修复模块顺利完成客户端验证,已开始批量交付。

  报告期内,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4 亿元,同比增长2.13%,营业收入保持增长;归母净利润2.03 亿元,同比降低19.08%;扣非净利润0.73 亿元,同比降低60.83%。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提升研发力度,在前道涂胶显影、前道化学清洗、后道键合品类等多个业务板块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产品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2024 年公司研发费用达到2.97 亿元,同比增长49.93%,增长约1 亿元。由于研发费用、人员成本增长等原因,报告期内净利润出现阶段性下滑。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55.97 亿元,同比增长30.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6.91 亿元,同比增长13.05%,公司资产规模持续扩张,资产质量良好,财务状况稳健。

  报告期内,公司新签订单约24 亿元(含Demo 及LOI,含税),同比增长约10%,在产品结构方面,报告期内前道涂胶显影机产品持续获得国内头部逻辑、存储、功率客户订单,客户认可度不断提升;公司战略性新产品前道化学清洗机签单表现优秀,高温SPM 机台已通过国内领先逻辑客户工艺验证,成功打破国外垄断,获得国内客户高度认可,目前公司化学清洗机已获得国内多家大客户订单及验证性订单;前道物理清洗机成功获得国内领先逻辑客户批量订单,进一步夯实细分市场龙头地位;受益于后道先进封装行业周期性复苏,后道涂胶显影机及单片式湿法设备签单同比实现良好增长,持续巩固国内领先优势,报告期内,继续获得海外封装龙头客户批量重复性订单;新产品临时键合机、解键合机、Frame 清洗机等已顺利通过多家客户验证,开始进入逐步放量阶段。

  2024 年3 月,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芯源微的临港生产基地正式竣工投产,核心产品前道化学清洗设备产业化进展积极顺利。此外,公司在沈阳设有控股子公司,主要面向Chiplet 新兴市场需求,开展2.5D、3D 等高端封装新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在广州设有控股子公司,主要从事光刻胶泵等核心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在日本设有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供应链开拓、新品开发等业务。

  报告期内,深圳精智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3亿元,同比增长23.83%,其中实现半导体业务收入24,942.51 万元、同比增长199.28%;归母净利润8,016.02 万元,同比下降30.71%。

  2024 年度,精智达应用于半导体业务的测试检测设备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半导体存储器测试设备中的DRAM 老化测试修复设备、MEMS 探针卡等产品出货量持续提升,重点产品研发及客户验证工作稳步推进,阶段性实现国产替代目标,其中DRAM FT 测试机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在新型显示检测设备既有业务基础上,公司持续拓展国内外市场,其中中尺寸AMOLED 产品检测设备、微显示领域检测设备均取得重点客户订单,并且实现海外重点客户的突破。

  在新型显示器件检测设备领域,精智达在产品结构与市场突破方面取得新进展:(1)率先取得国内AMOLED G8.6 高世代线)持续取得Micro LED 领域相关检测设备订单,加强在微显示领域业务布局;(3)首次取得AR/VR 终端头部厂商的订单,在海外市场扩展方面取得重大进展;(4)成功研发高分辨率成像式色度仪器并向市场推广,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在AMOLED 中大尺寸业务方面,精智达已完成适用于G8.6 AMOLED 产线的Cell 及Module 相关检测设备的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并获得国内重要客户的技术验证认可,2025 年已陆续中标客户产线设备采购项目;在AMOLED 制程方面,公司已与核心客户合作开发出在G6 代线Array 段相关检测技术,并已在参与重点后续的G8.6 产线采购需求项目;在微显示及其应用方面,应用于Micro LED、Micro OLED 等新一代显示器件的显示缺陷检测设备已经通过多个客户的技术认可,已取得国内重要客户订单并形成收入,部分产品获得国际重要的头部AR/VR 终端品牌厂商技术认可并取得订单;精密仪器及部件方面,持续投入信号发生器、高端光学仪器等研发,优化设备成本并提供业务新增长点。

  报告期内,广东正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7.11亿元,同比下降 6.27%,归母净利润亏损22,346.05 万元,同比下降 1.30%。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总资产 152,219.52 万元,较上年下降 22.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 21,677.75 万元,较上年下降 50.65%。

  报告期内,正业科技主要向锂电池、PCB、平板显示、光伏等行业领域制造厂商提供工业检测、自动化、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新材料等产品及服务。基于当前光伏行业调整,市场竞争激烈,组件价格低迷,公司光伏业务亏损,2024年 11 月公司正式终止光伏项目投资,剥离光伏相关主要子公司,重心回归工业检测智能装备制造主业。

  受国内行业下游投资需求放缓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锂电检测及平板显示板块业务的销售额均有所下降。

  报告期内,上海万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1 亿元,同比减少39.72%,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41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08 亿元,同比减少28.85%;扣非净利润亏损0.55亿元,同比减少170.63%。

  2024 年,凯世通获得3 家头部客户批量重复订单,并新增开拓2 家新客户订单。截至报告期末,凯世通的主要产品在客户销售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低能大束流离子注入机客户已突破11 家;超低温离子注入机客户突破7 家;高能离子注入机客户也突破2 家。

  2024 年全年公司研发投入为1.84 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增长13.14%,占收入比例为31.73%。大量研发投入带来的技术成果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成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重要保障。

  报告期内,江苏微导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营业毛利分别为27.00亿元和107,957.97 万元,同比增长60.74%和51.73%。其中,半导体设备收入32,732.82 万元,同比增长168.44%;光伏设备收入229,027.70 万元,同比增长52.94%。半导体设备收入占主营业务比重由2023 年度的7.27%提升至12.14%,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截至2024 年12 月31 日,微导纳米在手订单总额67.72 亿元,其中光伏领域、半导体领域和新兴应用领域在手订单分别为51.88 亿元、15.05 亿元和0.79 亿元。半导体领域在手订单同比大幅度增长65.91%,占订单总量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预计随着公司战略布局的逐步落地,公司半导体领域产品的工艺覆盖面、客户数量和订单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

  半导体制造过程中,薄膜沉积设备与刻蚀设备、光刻设备并列为半导体前道工艺三大主设备,是我国半导体供应链安全的关键环节。公司半导体领域产品主要包括iTomic 系列原子层沉积(ALD)设备和iTronix 系列化学气相沉积(CVD)设备两大类的薄膜沉积设备。

  微导纳米半导体ALD 和CVD 设备的应用场景均代表国内半导体各细分领域的工艺发展的方向,在逻辑芯片、存储芯片、新型显示、化合物半导体和先进封装等领域均有所布局和进展。在新型显示领域,公司设备主要应用于硅基OLED、micro LED 的阻水阻氧保护层制备(TFE, thin film encapsulation 技术),该类硅基OLED、micro LED具有尺寸小、便携性等特点,主要用于近眼显示系统和投影显示,市场前景广阔且发展迅速。薄膜沉积环节是影响其量产的关键技术之一。在该领域内,产品已陆续获得了如京东方等多个新型显示硅基面板知名厂商的验收,并取得客户重复订单。

  报告期内,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6%;归母净利润为39,839.35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5%;基本每股收益0.892 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1.71%。

  公司继续拓宽自动化设备在消费电子终端产品的应用范围,已经实现覆盖包括手机、平板电脑、TWS 蓝牙耳机、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AR/MR/VR 设备、电子雾化等全系列终端产品。

  公司在MR 产品生产制造领域已深耕多年,通过在设计、自动化控制、监测、质量保证、成本控制等方面不断下功夫,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目前能够提供多领域、全方位、多功能的自动化设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评价。报告期内,公司已经与大客户就新一代MR 的生产设备设计方案进行讨论,目前处于前期方案论证中,预计2025 年底开始打样。目前,公司也接到多个AR/MR/VR 产品客户的打样需求,业务发展稳定。

  半导体领域是公司战略拓展的重点方向,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半导体领域的研发投入,聚焦光通信、3C 精密组件以及先进封装等细分市场,面向先进封装的共晶、固晶等工艺设备需求以及AOI 检测需求进行产品的开发立项及迭代优化,不断提升产品的精度、可靠性、易用性等。与细分领域头部客户建立深度的战略合作关系,联合进行下一代的产品开发。

  报告期内,珠海博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12.33亿元,较2023年度上升36.17%,主要由于报告期内,公司聚焦大客户战略,覆盖3C、AI服务器、汽车电子等多个下游领域,围绕客户需求积极拓展产品多元化体系,在测试及自动化设备与整线领域实现新技术突破和新业务增长;MLCC行业复苏强劲,行业资本开支逐步恢复,公司MLCC相关设备技术持续升级,产品持续迭代,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实现业绩快速增长;公司半导体设备相关业务随着市场开拓工作进一步落地,营收实现较快增长。

  从主要客户收入变动来看,2024年度前五大客户营业收入52,818.12万元,较2023年前五大客户营业收入金额上涨19.54%。从销售地区来看,2024年度境外营业收入为49,606.3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为40.24%,境内营业收入为73,672.5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为59.76%;从产品结构方面来看,2024年度工业自动化设备、设备配件、技术服务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84.73%、7.50%、7.77%,与2023年度产品结构相比,未发生重大变化。

  2024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为70,834.59万元,较2023年度上升44.94%,主要由于公司营业收入上升导致;从主营业务成本构成来看,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占比分别为72.11%、8.24%、19.65%,2023年度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占比分别为64.43%、11.06%、24.51%,直接材料占比提升主要由于2024年公司自动化线体业务实现较大增长,该类业务的物料占比相对较高。

  2024年12月,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拟使用 5,750万元的自有资金通过股份转让取得珠海广浩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00%的股权。此外,公司与广浩捷部分股东签署《表决权委托协议》,公司将受托行使其合计持有的广浩捷 37.6343%股权对应的表决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合计控制广浩捷 62.6343%的表决权,广浩捷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成功切入新能源汽车电子“智驾”领域。公司设备产品完成覆盖下游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主要应用场景,涉及4D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车载屏、EV、传感器等多类产品检测及自动化设备。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人员数量440人,占公司总人数21.55%;研发投入金额达到1.75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14.20%,在研项目112个。目前公司已组建一批拥有扎实理论知识、强研发实力、丰富经验的专业团队,研发及技术服务人员涵盖机械、电子/电气、软件、声学、射频、光学、视觉、ICT和自动化等领域,对于下游客户定制化和多样化的需求,能做到及时预测和快速反应,确保公司技术研发的领先性、适应性。

  报告期内,深圳市深科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82%;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10,570.09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63%;实现扣非净利润亏损11,103.00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1.73%。

  报告期内,公司半导体类设备实现销售收入18,502.52 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11%,占公司营业收入的36.34%。主要原因系受下游客户验收节奏放缓等因素影响,公司半导体业务收入有所减少。报告期内,公司半导体设备产品业务成为收入占比第一大业务,符合公司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平板显示模组类设备实现营业收入17,072.66 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9.25%,占公司营业收入的33.54%。主要原因系受3C 行业复苏缓慢,下游显示行业仍旧面临终端需求相对疲软、下游客户验收节奏放缓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影响,导致公司平板显示模组类设备业务有所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零部件产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486.92 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57%,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4.53%。公司核心零部件产品主要应用在3C、半导体、智能装备行业、锂电设备等行业,受半导体、3C 及智能装备行业恢复不及预期的影响,公司核心零部件产品业务收入不及预期,较去年同期出现小幅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为5,671.22 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1.14%;公司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专利方面公司全年新增获批专利授权79 项(其中新增发明专利34 项),新增软件著作权11 项。截至2024 年12 月31 日,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431 项,其中发明专利79 项、实用新型专利346 项、外观设计专利6 项,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114 项。强大的研发团队和丰富的研发经验为公司开发新产品与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技术支持。

  报告期内,苏州清越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53亿元,同比增长13.96%;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6,949.49 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减少4,838.86 万元;实现扣非净利润亏损7,840.08 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减少5,473.75 万元。

  PMOLED 技术创新方面,公司在透明显示技术、显示触控一体化技术、高可靠性产品技术等方面均实现研发成果落地,开发出0.41 英寸透明显示屏、2.08 英寸高性能显示触控一体化屏、0.66 英寸及0.96 英寸高亮度窄边框显示屏等新产品,并实现量产应用。

  电子纸技术创新方面,基于电子纸芯片,开发出TGD(triple gate display,三栅极显示,通过优化像素和子像素的结构设计,使每行子像素对应三个栅极,减少显示驱动芯片的使用数量,从而提高显示效率和降低成本)和QGD(quadruple gate display,四栅极显示,使每行子像素对应四个栅极)驱动方案,实现长条型电子纸模组的应用与分辨率提升;通过结合无线射频取电技术,开发实现了无电池电子纸手机壳产品的设计及量产,该产品支持个性化图案和自定义编辑,能够满足多样化的用户需求,为拓宽新市场赋能;公司深入研究电子纸显示光学一致性,开发出自动测量分拣设备,有效解决了产品的显示效果差异,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2024年度,宸展光电(厦门)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14亿元,同比增长31.7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8亿元,同比增加18.16%。

  欧系客户拉货动能强劲、MicroTouch™品牌业务扩大,及控股子公司鸿通科技新一代产品于2024年进入量产阶段,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76%,营业收入规模的增加致使毛利额增加,是归母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公司投资的ITH Corporation(参股公司)于2024年11月在台湾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其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及公司通过二级市场出售部分ITH股票而实现的投资收益是归母净利润增长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ODM业务上,公司实施“客户再增长”策略,通过增设北美销售网点、增强服务能力等方式,聚焦欧美头部客户的新项目,努力提升客户渗透率和市占率。多个头部客户的营收规模都实现了一定幅度的同比增长。同时,借助研发大楼和实验室投入使用的契机,提升研发能力和支持力度,缩短新产品验证和检测的时间,提高运行效率,增强订单获取能力。

  MicroTouch™品牌业务上,在加强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的同时,努力提高重点渠道商和经销商的营销能力和终端客户拓展能力,并开发了MACH系列的Touch Monitor(触控显示器)和Desktop Monitor(触控显示器)等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明星产品。同时,积极挖掘KDS(智慧厨显系统)等新的应用场景,丰富收入来源。公司于2024年将MicroTouch™业务正式转移至MICROTOUCH (SINGAPORE) PTE.LTD.及 MICROTOUCH INTERACTIVE, INC.等两家新成立的全资子公司,让品牌业务更加独立自主发展,并发挥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协同效应,促进其快速成长。

  为满足北美新能源汽车整车厂的全球制造需求,并拓展新的产品线,公司子公司鸿通科技于2023年便开始了泰国工厂的建设。经过一年多的选址、建厂、调试和试产,已经于2024年年底前实现了多款车载显示屏的量产工作,并获得了客户的审核通过。同时,为了应对地缘政治和关税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公司ODM业务也在泰国建设了AIO(一体机)装配线,并成功实现量产和客户出货。至此,公司“中国+泰国”制造的布局顺利实施,不仅新增了公司产能,丰富了产品线,而且生产和制造更具灵活性,增加客户黏性,提升市场竞争力。

  2024年度,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4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46%。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电子产品业务快速放量,尤其是车身域控、新能源、智能辅助驾驶等业务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更多客户对公司业务的认可。但受行业竞争加剧、收入结构变化以及较高的研发费用影响,全年归母净利润为亏损55,031.82 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3,306.16 万元。

  公司在智能座舱领域全面布局,包含了车载摄像头、增强现实抬头显示(AR-HUD)、音乐律动氛围灯、电子外后视镜、舱内监控后视镜一体机、智能大灯控制系统、增强现实渲染引擎、像素大灯等产品,体现了从感知端到交互端的研发能力,并获得大众、吉利、奇瑞、长安等客户定点项目。

  国际业务进展迅速,持续获得多个OEM/Tier1 产品定点,如:Stellantis、Scania、Navistar、PACCAR、Schaeffler、BorgWarner、Magna 及HI-LEX 等。公司建立德国科布伦茨研发中心,增强欧洲的研发交付能力。马来西亚工厂产能持续提升,强化区域服务能力,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2024 年顺利通过ISO14001&ISO45001 体系认证。同时,公司的电子产品也配套了国内客户的多个出口车型,满足多个国家的法规要求,具备面向全球客户供货的能力。

  2024年度,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92亿元,同比增长41.24%;实现归属公司股东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增长41.91%;实现扣非净利润1.64亿元,同比增长43.85%。

  弘景光电践行“3+N”的产品战略,“3”代表公司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和全景/运动相机三大业务领域,“N”代表新兴业务领域,公司以三大业务领域为业绩支撑,以新兴业务领域为业绩增长点,稳发展、抓机遇、谋发展、拓未来。报告期内,三大业务领域业绩均实现正增长,其中智能汽车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2,949.55万元,同比增长30.79%;智能家居和全景/运动相机类产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5,233.40万元,同比增长44.49%;新兴业务领域也取得了有效突破,实现了较好的营业收入增长。

  客户开拓方面,公司在稳固现有客户、提升客户处份额的同时,加强海外营销网络构建,积极拓展新兴业务领域。智能汽车市场导入了博世、安波福、松下等全球知名的Tier 1厂商;智能家居和全景/运动相机市场,持续提升客户处份额,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地位;新兴业务市场进行了重要布局,着重向人工智能硬件、机器人视觉、工业检测与医疗等新方向拓展,初步实现了项目落地。

  报告期内,闻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5.98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23%。归母净利润亏损28.33亿元,同比下降339.83%。

  报告期内,公司半导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7.15 亿元,业务毛利率37.47%,实现净利润22.97亿元。半导体业务2024 年向好态势持续巩固,营收逐季增长,保持稳健的盈利能力。

  2024 年,公司半导体业务来源于汽车、移动及穿戴设备、工业与电力、计算机设备、消费领域的收入占比分别为62.03%、7.99%、20.60%、5.36%、3.74%。汽车领域包括电动汽车仍然是公司半导体收入来源的主要方向,主要的产品应用方向如表1 所示。公司主要区域的收入比例分别为欧洲及中东非区域23.36%、中国区域46.91%、美洲区域9.25%以及其他区域20.47%。

  报告期内,受下游客户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政府客户支出减少的影响,丝路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展览展示业务出现一定程度的业务萎缩、资金回笼乏力的困难局面。公司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64亿元,同比亏损;营业收入5.88亿元,同比下降58.91%。

  2024年,公司业绩受到宏观经济周期、政府预算等因素影响较大;同时,公司业绩的变化亦与公司的产品结构、客户结构等息息相关;此外,数字创意行业是一个人才聚集、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公司员工的薪酬水平对公司的经营成本产生重要影响。

  报告期内,受下游市场和客户结构的影响,公司业务规模出现较大程度下滑,多个项目发生延期或取消的情况,而公司经营中相应的成本支出则相对刚性,从而导致毛利率为负。近几年,中国经济整体处于“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状态,公司下游行业的部分客户回款有一定难度,公司针对该等客户经营的实际状况,结合公司的会计政策,于报告期内对其应收账款计提了相应的信用减值损失,导致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

  此外,公司内部人力资源优化带来的成本增加,亦使公司2024年度业绩进一步承压。业绩波动是展览展示下游市场短期波动导致的暂时性调整,中国在超常规逆周期、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支持下,国内市场潜力有望加快释放,独特的内循环优势将进一步彰显;中长期看,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强大的和持续优化的产业生态环境给予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强有力的支撑,国内数字创意行业高速发展的趋势并未出现变化。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变化符合行业发展状况。

  报告期内,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3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6.73%;实现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0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亏23.07%。其中,公司2024 年下半年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168.26%。

  公司是国内重要的音视频基础软硬件产品、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及信息化综合服务提供商,主要涉及包含视频会议和安防监控在内的泛人工智能音视频解决方案;面向重点行业数字化治理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及涵盖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基础算力设备等新业态基础设施业务。

  报告期内,内置公司开端大模型应用的智慧警务解决方案,在相关部门举办的“数智司睿”大模型运用研究成果展上,获得了“最佳效果奖”;以公司融合通信平台为基座打造的某市应急指挥系统,在2024 年“数据要素X”大赛湖南分赛区,获得了应急管理赛道一等奖。

  依托公司完善的音视频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在国内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数字政府建设和行业数字化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公司制定了清晰的海外市场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平安城市及信息化建设。此外,公司进一步打磨云计算能力基座和中台能力,持续完善GIS产品体系,通过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为城市治理、智能交通以及应急管理等领域提供决策支持,推动相关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赋能更多创新业务。报告期内,子公司可达通在海外的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公司相关产品与解决方案在电力、石化、水利等行业相继实现落地应用。

  报告期内,北京八亿时空液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净利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其中营业收入7.37亿元,同比下降7.77%,归母净利润7,660.39 万元,同比下降28.27%。未来公司将继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技术水平并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以增强竞争力。

  公司主营业务液晶显示材料整体发展比较稳健。其中高性能电视用液晶材料获得客户认证通过,解决了客户在高性能电视产品上出现的残像、污渍等问题,通过对性能及信赖性方面的综合评估,成功实现量产;高对比和超高对比度电脑显示器用液晶材料方面,公司产品已获得下游客户测试通过,未来将逐步量产;车载液晶材料方面,公司全力以赴,产品已通过了多家客户的测试,且其中两款液晶材料已开始实现销售;新客户开发方面,今年顺利实现一家新客户量产,并通过了两家新客户的产品测试,新客户的开拓将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保证。除了液晶材料,OLED 材料较去年有较大增长,公司也计划在海外市场开辟新的增长点。

  上虞电子材料基地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办公楼、综合服务楼、研发楼等装修完成并投入使用;主要生产车间、动力车间、总控室、公用车间、三废综合用房已完成竣工验收;三废区域等配套设施已完工并逐步移交使用。项目部分产线已开始试生产。截至本报告披露日,本项目已顺利结项。项目的顺利实施将为未来电子材料的规模化量产打下良好基础。

  报告期内,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6.80 亿元,同比下降2.05%;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3.67亿元,同比下降147.97% ;实现扣非净利润亏损7. 68 亿元,同比下降451.08%。

  报告期内,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营环境以及行业变化,公司坚持聚焦战略,持续推进创新,两大核心主业均实现销量稳步增长,市占率继续稳居行业前列。 2024 年公司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业务合计实现营业收入 186.36 亿元,净利润 6.59 亿元,其中负极材料业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依托研发创新强化产品力、持续深化核心客户合作关系,实现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同时通过加速释放云南一体化产能、优化产品结构、降本增效等积极举措,推动盈利水平同比显著提高;偏光片业务持续巩固全球领先地位,通过核心技术专利布局、高端产品研发突破、原材料国产化率提 升,持续强化核心竞争力。

  此外,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顺利完成 S P 业务收购交割,通过整合标的公司核心专利技术与全球化客户资源,公司偏光片业务将进一步增强技术优势和高端产品布局。

  本期业绩亏损主要系:(1)公司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的参股企业巴斯夫杉杉、穗甬控股等亏损较大,本期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亏损 5.0 6 亿元。(2)结合行业市场变化和实际经营情况等因素,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本期对长期股权投资巴斯夫杉杉49% 股权 和衢州杉杉 31.25% 股权 、收购偏光片业务产生的商誉、处置电解液业务等形成的其他应收款等资产计提减值准备,预计影响损益约-3.94 亿元;(3)母公司财务费用等三项费用及其他预计影响损益约-3.68 亿元。

  报告期内,江苏翔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0亿元,同比下降10.36%;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226.89 万元,同比下降65.1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465.44 万元,同比增长678.77%。

  公司持续聚焦新型显示主业,加强对产品工艺的严格要求,引入新工艺设备,提升客户服务品质,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并取得了相应成效。但受部分客户产业战略调整缩减液晶面板业务等因素的影响,公司销售收入有所下降,同时由于同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毛利率有所下降,业务开发相关费用有所增长。以上因素导致公司净利润下降。

  报告期内,偏光片业务营收1.69亿元,营收占比26.39%,同降16.06%,毛利率4.49%;光学膜营收3.43亿元,营收占比53.57%,同降6.63%,毛利率8.69%。

  报告期内,广东欧莱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29%,主要系市场竞争激烈,公司为维持利润未持续降低产品价格致使靶材出货量有所减少,同时本期处置的废料也有减少;实现归母净利润2,816.93 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2.91%。

  2024 年末,公司资产总额110,967.80 万元,较期初增加39.04%,主要系取得上市发行新股募集资金;负债总额25,331.52 万元,较期初下降12.19%,主要系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减少;资产负债率22.83%。

  2024 年,公司继续加大对铜靶、星空体育官方网站铝靶、钼及钼合金靶、ITO 靶、TCOM 靶等的推广力度,积极开拓产品在超高清显示、HJT 太阳能电池、新能源电池等多类新型应用领域,与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超视界、彩虹光电、深超光电、华晟新能源等长期合作客户及新客户加强多种靶材品类的扩展合作。

  报告期内,晶瑞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客户订单交付稳定增长,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10%,营业收入增长10.44%,达到14.35亿元。经营性现金流显著增长,达到2.61亿元,同比增加81.13%。

  2024年公司高纯湿化学品实现营业收入77,844.9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85%,主要系公司高纯双氧水、高纯氨水、高纯硫酸、高纯盐酸及显影液等高纯湿化学品的销售额同比增长。公司建成的高纯硫酸、高纯双氧水四个生产基地二十多万吨的本土最大产能的规模效应开始显现,高纯硫酸及高纯双氧水的出货量刷新历史新高。2024年公司高纯双氧水实现销售收入近3.5亿元,同比增长近15%,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20%;高纯硫酸的销售收入增长近2倍,销量同比增长近3倍;高纯氨水的销量同比增长超过70%、高纯盐酸产品销量增长超过13%;高纯NMP持续稳定出货,销量逐步攀升。但因受国内价格竞争加剧影响高纯湿化学品主要产品价格有所下滑,公司高纯湿化学品整体毛利率下降了1.21个百分点。

  2024年公司光刻胶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9,825.17万元,同比增长27.61%。受益于下游行业复苏、国产替代进程加快,2024年公司光刻胶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超过27%,其中正性光刻胶产品销量合计增长超过23%,销售额增长超过29%,i线及KrF光刻胶产品持续放量,ArF光刻胶厚积薄发实现小批量出货,同时多款KrF及ArF光刻胶产品正在客户验证;紫外宽谱系列光刻胶产品销量及销售额增长均超过27%,且对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新客户实现了首次出口。

  报告期内,江苏艾森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04%,实现归母净利润3,347.75 万元,同比增长2.51%。公司营业收入稳定增长,一方面得益于行业整体需求的复苏,尤其是先进封装相关产品的需求增加,有力拉动了公司产品的销量,公司在先进封装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另一方面,公司凭借在电镀液及光刻胶等核心产品上的技术优势,持续扩大在客户端的市场份额。

  2024 年,公司电镀液及配套试剂销售收入19,608.44 万。

推荐资讯
推荐产品